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15日表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格奥尔基耶娃当天在中国人民银行与IMF共同举办的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线上研讨会上说,中国持续推动经济向消费驱动转型,并支持服务业和高科技部门扩张,这将降低经济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碳密度,从而降低实现气候目标的难度。
美国多个主要银行日前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得益于经济前景改善下信贷损失准备金释放等因素,今年一季度盈利超预期。不过,低利率仍给多个银行营业收入带来压力,超预期业绩也难以刺激股价继续走高。
商务部15日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0263家,同比增长47.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024.7亿元,同比增长39.9%。
目前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趋势性变化,其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基础。尽管如此,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仍会对中下游企业利润形成挤压。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结构性政策,为企业纾困减压。
IMF新增650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对于全球来说貌似是有福同享的“大蛋糕”,但“蛋糕”的切法却值得再思量。需增加使用过程中的透明度和问责机制,以一种更加公平、合理、共商、共赢的方式普惠各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集中公布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承诺》(第一批),包括百度、京东、奇虎360、新浪微博、字节跳动、叮咚买菜、拼多多、小红书等12家企业。
近日,北京深圳等多地严查恶意炒作房价行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种种乱象中,楼市“黑嘴”危害尤甚,他们四处散布谣言、教唆炒房,严重混淆视听。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社会大众对楼市的稳定预期,也将严重干扰楼市健康良性发展。
反垄断起源于美国1890年颁布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自那以后,世界各国政府就开始与各行各业的巨头斗智斗勇。从洛克菲勒到卡耐基,从摩根到微软,反垄断的大刀一次又一次挥出,不仅震慑了那些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也割断了阻碍市场公平竞争的绳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巨头日益成为全球反垄断的重点监管对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美国对脸书、苹果、谷歌和亚马逊四大科技巨头发起的反垄断调查。正如美国众议院反垄断委员会主席大卫·西西林在反垄断听证会上所言:“产业变了,但是垄断巨头的行为没有本质变化。我们不应该向网络经济的‘皇帝’低头。”
海关总署13日发布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外贸进出口实现“开门红”。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9.2%。其中,出口4.61万亿元,增长38.7%;进口3.86万亿元,增长19.3%;贸易顺差7592.9亿元,扩大690.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杰弗里·冈本12日表示,IMF力争今年夏天增发规模为650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以帮助应对新冠疫情和促进全球经济复苏。
美国财政部1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财年上半年(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升至1.7万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于美国华盛顿当地时间4月5日至11日在线举行。这是疫情导致全球各主要经济体2020年经济活动急剧且同步萎缩背景下,IMF和世行第二次以视频形式召开春季年会,广受各方瞩目。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甚至在会前将此次年会比作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而后者重新定义了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并建立了新的世界经济秩序。